教育科研

课题研究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研究

“以科研为先导 促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育民小学第一届校级科研年会

发布日期:2020-01-15 12:15:04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正是这样的初衷,育民小学科研年会应运而生。科研年会是育民小学守正中创新,落实六塑校六育人办学方略中“科研兴校,科学育人”的又一重要举措。旨在引导教师形成科研素质,将“研”“思”“做”紧密结合,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扎实实践、探究,并积极学习,以理论、思辨指导校本实践,从而提升教师对课程的领悟力,对教材的把握力,对研学的设计力,对课堂的驾驭力等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关注教师全人的发展。再以教师的素养提高学生的素养,以教学的方法引导学习的方法,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2020年1月15日下午两点,全体教师齐聚会议室,共享、共思、共收获。

共享,分享快乐,一个学期以来,我校有89人次在市区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校长、书记为老师们颁发奖状,一张张奖状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与研究的快乐,正如王丽环校长所说,这就是“痛快”,过程是痛苦的,但收获的时刻却是畅快淋漓的。

共思,“着眼学生长远发展 着力学段衔接贯通”中小学贯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我校这半年多来的重点研究项目,我们的研究以培育基础扎实、特长凸显、自主适应、积极温暖,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开放胸怀、国际视野的育民学子为目标,以课堂教学、心理教育活动、家校共育为路径,着眼学生长远发展,为其获得幸福人生做好奠基。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主阵地,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努力体现四个转变,即目标意识、整体意识、学生意识和活动意识的转变;于心理教育、家校共育而言,我们关注的是其课程化的设计。六位在科研月现场承担授课和论坛任务的教师将自己实践后的再思考与老师们分享,教学主任还细致分析了这四个转变之间的关系及我们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共收获,为了研究得更深入更有实效,我们还请来了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的杨美俊教授。杨教授博古通今,中西贯通,从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到北京市围绕核心素养的高考、中考改革内容,再到小学教育教学的挑战,理论的梳理与深入的分析,精彩的实例与背后的思考,临近六点,老师们仍然听得兴味盎然。杨教授的讲座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贯通”培养这一个课题的研究价值,更加明确了研究的路径就是要将基础、综合、应用、探究和开放融为一体,教师要先成为这样的人,关注自身的全人发展,努力做到教师即课程资源。

科研年会在老师们共享、共思、共收获中落幕了,但是它将成为常态,以浓郁我校的科研氛围,使得教师们都走在研究、实践、反思的路上,获得发展与快乐。